梁门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,出自于《针灸甲乙经》,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梁门是个穴位吧。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下梁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,一起来看看吧。
1.古地名。在今河北省徐水县。战国时为赵(后属燕)之汾门。_宋时为安肃军治。公元1004年契丹南下,宋将魏能守此,契丹[攻不陷,时有铜梁门之称。
2.古地名。指大梁夷门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。
3.中医经络穴位名。位于脐上四寸,旁开二寸处。
标准定位:在上腹部,当脐中上4寸,距前正中线2寸。
作用:梁门为治心下痞满积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,既为五谷入胃之通路,且可消胀化食也。
纳少、胃痛、呕吐等胃疾。
直刺0.8~1.2寸。过饱者禁针,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,不宜作大幅度提插。
梁门配中脘、足三里、内关、公孙,治胃溃疡。
梁门配公孙、足三里、内关,有和胃降逆止痛的作用,主治胃痛,腹胀,呕吐。
梁门配内关、梁丘,治消化不良。
梁门配胃俞、脾俞、肾俞、上巨虚,有温肾健脾的作用,治便溏。
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腹中积气结痛。”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胸下积气。”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(条)